禮之用,和為貴 五孝 馮昕凝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國是禮儀之邦,禮是古人的精神。

禮在生活中,也是和我們形影不離的。就好比說,筷子吧!當你把米飯送上桌時,順便把筷子也送上去,為了方便,會把筷子插在上面。其實,這種方式是祭亡靈的,如果你這樣做了,可能還會影響你的個人修養。所以,禮是多麼重要啊!我小姨在做一個禮儀培訓,她會教大家注重各方面的禮節。比如,英式下午茶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西餐有什麼菜,怎麼擺餐具是正確的啊……雖然學的是外國的一些禮節,但目的是為了展現“中國是禮儀之邦”的精神。

有一天,我和爸爸去搭地鐵,下車時,本來應該是按“先下後上”的順序。可我們下車時,卻是在月臺上的人拼命擠來擠去。這時爸爸吼道:“先下後上,基本的禮儀!”於是前三分之二的人都從我們前面擠過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等我們下去後,他們就互相禮讓,井然有序地上車了。看來,還是有人懂禮的,我也要感謝爸爸,傳播禮儀精神。

但,有禮數往往是好的,可是把禮數上升為“法”,就會變成一種被動的約束。比如,一個月臺工作人員在月臺上指揮大家“先下後上”,這是提醒大家要守禮。但是,如果工作人員在旁邊貼一張條子:“不守秩序者,明日午時,斬首示眾!”的話,大家都不得不去做,這雖然能達到“有禮”的效果,但這樣是有“禮”沒有“和”。

所謂“和”,就是和諧。和諧是主動的,而法律是被動的,差別就在這裡。“和”也作“合”,也就是配合。不管男女老少,大小尊卑,有什麼場合我們就要去怎麼配合。比如,到圖書館要安靜,到博物館不能拍照之類的,到哪兒就要去配合哪兒的規矩。

“和諧社會”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都希望看到和諧的畫面,公車上大家都遵守秩序,給乞丐一些錢,每一個和諧的行為就像一個個美妙的跳動著的音符,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樂章。現在就讓我們踏入和諧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