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衰盛的原因 六忠 王詩元
從古至今,經歷了一個一個王朝的更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個朝代的衰敗還是因為皇帝自身。不理朝政、不施仁德、寵信宦官、枉害忠賢、大興土木、敗壞朝綱。
有時候,朝代的衰盛并不能怪皇帝,而是取決於他們的性格。比如宋徽宗趙佶,他的書畫水平也確實到了很高的境界,千古一絕。
還有明嘉宗朱由校,整日沉迷于雕刻和建築,三年也不跟文武百官見一面。明明都變成了魏忠賢的天下了。要是這些才子皇帝都是普通百姓就好了,這樣子的話中國又能多幾個王羲之、魯班和李白了。
有很多亡國之君在少年時代的教育都有問題,而且都養尊處優,只知玩樂。
總之,這麼多敗國之君的生活都是不成體統。
再來看看那些推翻前一朝統治的皇帝。大都是布衣出身的,都是在亂世之中深得民心的。這些人因為有雄才大略,并能用人,所以當上了皇帝,德布四海。
這些成功的皇帝還在於用人之上。殷商時期,夏禹的五個弟子都是賢德的人,但最後國家還是滅亡了。就是因為又能人的話,也不肯聽。
還如袁紹,手下謀士那麼多,且都是忠貞之士,但袁紹一個都不聽,只能自取滅亡。
宋高祖劉裕病重時,告誡太子劉義符:“將軍檀道濟雖有才幹,卻沒有遠大的志向。徐羡之、傅亮按說沒野心。謝晦常跟我南征北戰,頗有機變,將來有什麽變故,必是他弄得,可以用調他到會稽的辦法來處理。
用賢上,做君王的就應該學習劉裕。
做帝王的,就應該沉著冷靜,這樣才不會看錯那些複雜的事情;當機立斷,才能夠把握容易失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