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后感 田昊曦母亲

这几天,我拜读了南怀瑾老师的著作《论语别裁》

这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

这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

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

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上学的时候第一次接

触《论语》是在语文课本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只是论语中的一个段落,老师说是经典,

要求背诵下来并且能够理解,毕竟当年才疏学浅,对

学习也不是很上心,并不能理解论语里的那些金玉良

言,对其中的含义也仅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这几

天,通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才发现我从前

压根就没有理解过其中真正的含义。所谓”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做学问,要随时随地有思想,随时随地有

见习,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是学

问。开始做反省时并不容易,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

便会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做学问

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不怨天尤人。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文章

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

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

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字,也

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

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

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南怀瑾老师在当

时说,此时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

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

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

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

毫无信仰。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

下,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句名言,其实论语并没有告

诉我们如何治理国家,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孔门的技

巧,它讲的都是大原则。通常某一句书的原则,可以

启发人的灵感,发生联想。

这本书南怀瑾先生通过对中国古代“仁”字的写法

分析说起,先解释“仁”字为什么是人两足走路旁边加

个二,他说,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

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就会发

生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

仁从文字上的解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

学习是最基本的,后来讲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中间

还附带一些小故事,看完后感觉很受用,孔子说话,

是因人而异的,即“因材施教”。教育并不是为自己,为

的是社会目标。其中列举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经典,

《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并

且立志于此;三十岁时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四

十岁时,我已经不会轻易被外物诱惑;五十岁时,我

学会和自己和解;七十岁时,我已经能做到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可是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也不会触犯法

律。我们之前或许受“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影响太大

了,所以才觉得三十岁已经很老了。实际上按照现在

的科学发展程度,人类的寿命会逐渐变长,甚至以后

三十岁有可能会被定义为青春期。所以不要给自己划

定界限,重要的是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朝自己心中的

方向努力。如果人生没有目标,那才是真的完了。很

多人把不惑理解为不困惑,即什么事都明白。这个世

界上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且事物更新如此

之快,怎么可能一到四十岁就自动明白呢?不惑的真

正意义是“不惑于外物”,也就是没有年轻时那么多的

欲望,也不再会被轻易诱惑。而“知天命”的含义不是五

十岁时人生就已定型,再努力也没有用了,而是人过

半百之后,我们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放过自己”,从容地活在当下。

在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实验的,就是政

治和军事。这两个东西,包罗万象,变动不居,不管

是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人生经验

累积成什么呢,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

之学矣。是父母能竭其力:古代有一句话讲叫百善孝

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就是孝顺这件

事,你只能够看心,你不能够看行为,你要看行为,

你会发现那寒门就没有孝顺的人。因为可能能力做不

到。你要看到这个人是不是在真心地为父母竭尽全力。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没有学历不代表没有学习。

就算一个人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但是他也学了东西,

在对待家人、国家和亲族朋友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

那这种人一样会被认可和尊敬。子夏说:“一个人能够

关注内在的好的东西,用对内在的关注替换对外在的

执着;侍奉父母能够不遗余力;同朋友交往,说话诚

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

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矣。今也则亡,未闻

好学者也。“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我们可能一

辈子都做不到,这种品质实在是太难得了,因为只有

先做到犯了错不拿别人撒气,自己才会得到修炼和提

升,孔子可能觉得自己都做不到这点,而颜回却能做

到,因此才如此盛赞他,除了颜回以外,三千弟子中,

没有第二个人了。凡是人,都容易犯这六个字的毛病。

脾气乱发,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家人。一个人一定要

会反思,才能够有行动力,大量的人不是贰过,而是

三过、四过、五过,甚至是终身不断地循环,我们总

是在同一个问题上不断地犯错,最后总是又搞成这个

样子,所以真的像颜回这样,需要极大的勇气,冷静

的分析,客观的面对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知道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我认为,好学就是要改变自

己,比如家长如果做到不迁怒,孩子的生活就会好很

多,大量的家长打孩子其实就是自己心烦,只有你真

正的能够做到不迁怒,才能做到不贰过,

通读全书,感恩南老师多次为孔老夫子正名。虽

然现在有很多人反对孔家店,认为“孔孟之道救不了中

国”。但是南老师认为,孔门心法就像是我们每天吃的

五谷杂粮,是我们顿顿离不开的粮食,只不过孔家店

的某些店员们,往粮食里掺了水,掺了假,历史告诉

我们,只有经典,才会经历时间的大浪淘沙,真正传

承下来,几千年来,“四书五经”必登经典书单之首,必

然有其道理。所以,粮食本身没有问题,

《论语别裁》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南老师引经

据典穿插在其中的各个历史典故,耐心细致地为后生

讲解传统经典,让那些看上去生涩难懂却包含了祖先

无穷智慧的文言,更好的指导当代人的生活,让我们

这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为天地立心,

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此,感恩所有致力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前辈们。

 

                                                      2020 年 6 月 7 日